龙中首任校长吴南章抗法总兵吴杰太末山多竹似麻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文化大观 04版: 专版

抗法总兵吴杰



  ◎劳乃强
  甬江滔滔,直奔东海。在那水势壮阔的入海口,招宝山巍然屹立,绿树丛中威远城和各种殿阁建筑交相掩映,构成一幅山海画卷。山中有一座四方形碑亭,石亭石碑,素朴肃穆。亭为吴公记功碑亭,这位吴公就是中法战争时威镇甬江口的抗法英雄吴杰。
  吴杰(1837~1910),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父母因家境贫寒而迁居浙江龙游谋生,寄寓龙游县城。吴杰13岁时父亲病逝,年幼的吴杰便跟人学做油漆,后被龙游东乡高山村富绅人称妮囡相的姜懋槐收留,在姜家做油漆兼养马。清咸丰十一年(1861),姜懋槐为抵抗太平军组织团防,因吴杰勇健而且喜欢练武骑马,就把他编入队中担任马夫。五月二十六日,姜懋槐在龙游南乡罗林岗一带被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击败,父子三人俱死。姜氏父子主要是因战马陷入泥潭而被杀的,作为马夫的吴杰负有一定的责任。事后姜懋槐的弟弟命手下将吴杰绑起来,准备处死,但又觉不忍,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放了他。
  吴杰后来去左宗棠部下当兵,凭着军功从士兵升至镇海守备,负责管带招宝山一带威远、靖远、镇远、定远等海防炮台。当时正是海防多事之际,镇海是浙东门户,是海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吴杰深知责任重大,带领手下士兵认真操练,积极备战,获得当时的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临财廉,御敌勇,操练勤,实在难得之材”的嘉奖。
  光绪九年(1883)十二月,中法战争爆发,光绪十一年三月一日,法国战舰迫近甬江口轰击招宝山,被守军击退。三月三日,法舰第二次进攻招宝山,炮火猛烈异常。早已严阵以待的守军迎头痛击,奋勇抵抗。吴杰身先士卒,亲自操炮,瞄准法军的旗舰“答纳克”号连发两炮,击中其烟筒和头桅,下坠的桅木恰恰砸在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身上造成重伤,法舰一时失去指挥,纷纷掉头狼狈逃走。不久,孤拔即因伤重而死。
  镇海口战役的胜利正如薛福成在《浙东巡防录》中所写的那样:“中法开衅以来……惟浙江防守巩固,毫无损伤,实数十年来洋人入华以来所仅见。”因而震惊中外,并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国人更是深受鼓舞,吴杰亲自操炮英勇作战的事迹也因此广受赞扬,就连侵华法军提督李士卑斯也不得不叹服吴杰的英勇善战和布守坚固。清廷也下诏升任吴杰为镇海总兵,并给予赏穿黄马褂的荣耀。
  1936年10月,镇海人民针对日寇侵华野心的日益暴露,为激发爱国热情和抗日决心,在吴杰诞生一百周年之时,集资建造吴公记功碑亭于城内梓荫山麓,立碑记述吴杰的抗法功迹。亭柱上还镌有“丰碑留梓荫,威望震欧洲”的楹联,表达对这位爱国将领的敬仰和缅怀。1984年,在整修招宝山风景区时,又复建碑亭于招宝山,还特意在亭下安置了两尊当年清军使用的红衣大炮。现在,招宝山已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公记功碑亭则是主要教育内容。
  吴杰于1910年逝世,享年74岁,因驻守镇海多年,便安葬于镇海黄梅堰。吴杰生活俭朴,治军严格,关心民生疾苦,在镇海一带名声很好,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吴大佬”,至今民间尚有口碑。在民国《龙游县志》中,记载他“尝与人言:非在姜家数年,不能有今日。故生时常来龙游高山祭姜懋槐之墓,亦有心人也”。其为人处世,也可从中大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