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中首任校长吴南章抗法总兵吴杰太末山多竹似麻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文化大观 04版: 专版

龙中首任校长吴南章

◎吴雪文



  1939年9月,吴南章负责创办了龙游第一所中学———“龙游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龙游中学的前身),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先后8年,为龙游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抗日战争这一最为困难时期,他不畏艰难,热心办学,其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吴南章出生在一个教育之家,父亲吴际元曾在龙游凤梧高等学堂任学堂副办,后又捐资创办石亘两等小学,并担任堂长兼教员。受父亲的影响,吴南章于1912年考取了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高师部美术专修科。1915年毕业后,他继承父业,走上教育岗位,先后在省立九中(严州)、省立八中(衢州)、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和衢州联合师范讲习所担任教员兼学级主任,共9年。
  1925年,吴南章回到龙游,从事地方文化教育工作,曾担任过县公署教育主任、县教育局长等职。在十多年的地方教育中,他深感龙游基础教育的薄弱,全县除了仅有的几所小学外,连一所中学都没有。学生小学毕业后,要上中学,就得到衢州、金华、杭州去报考。由于交通不便,学费昂贵,能上中学的屈指可数。加上抗战爆发,交通阻塞,时局不宁,外出求学更为困难。为此,他决心在家乡办一所中学。1939年暑期,他起草了办学报告,并专程徒步送往丽水碧湖省教育厅报批(因避日寇,省政府及所属机构均迁至丽水碧湖办公)。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复后,他又立即赶回龙游,忙于选校址,聘教师,置办教具、校具等。为确保战时学校安全,他将校址设在龙南山区的沐尘,借用祝氏祠堂作校舍,定名“龙游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由他亲自担任校长。当年招收两个班,81名学生,9月初开学上课。
  一个学期后,学校迁往上圩头,借用支家祠堂、赤忠殿及部分民宅做校舍,学校于1940年2月开学。以后春秋两季招生,每次招收两个班。为适应学校发展,他一方面发动师生员工自建草房五间做教室,另一方面又主动争取地方乡绅捐助,新建教室、宿舍用房7间,解决校舍紧缺问题。
  1942年春,学校改名为“龙游县立初级中学”。这一年,为解决小学师资缺乏,他又在学校附近的曾家祠堂附设了以六个月为期的师资训练班,聘请林开芬、赖宝祝、胡思清负责师训班教育教学工作。1942年5月,日寇流窜龙游,他带领师生再迁沐尘,后迁同康,使师生幸免罹难。8月,日军撤退。9月1日,学校重新迁回上圩头。10月15日,在敌机轰鸣、炮声隆隆中复课。抗战期间,学校多次辗转迁移,办学十分困难,他坚持办学不断。到1945年,学校办学规模达十二、三个班级,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近50人。1945年在省教育厅行政会议上,他曾受到表彰,认为“龙游等县立初中,能在日战区艰苦支持,实属难得”。
  吴南章重视搜罗人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他从当时回乡的知识分子中,聘请了魏振德、潘竹如、祝教三、邱茂生、周显漠、徐克让、劳泰来、朱紫贵等一批教师来校任教,组成一支素养良好、教风严谨的教师队伍。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加之以后又增设了简易师范科,他又礼贤下士,先后聘来了何之泰、俞寿绵、唐作沛、祝鸿逵、俞震豫、俞震益、张云舞、傅春龄等一批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桑梓教育的优秀教师,补充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尽管当时学校校舍简陋,设备不齐,办学艰苦,但由于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办得很有生气,教学质量也比较稳定。其中有许多教师日后都成了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成了著名的大学教授。值得一提的是,他与余绍宋先生也深有交往。办学之初,他的办学主张,就得到了余绍宋先生的大力支持。1942年,学校改名为“龙游县立初级中学”,余绍宋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牌。
  吴南章办学开明,能够容纳进步思想的传播。他对在校读书的进步人士的子女,一视同仁,不打击、不歧视。早期共产党人华岗之子华贻芳,在校读书三年,从未出过意外。1945年重庆谈判结束,华岗秘密来龙省亲,他瞒过伪政府并冒着风险邀请华岗来校看望孩子,并共同交谈,共进午餐后而安全离去。
  1947年8月,他聘请进步青年、暨南大学毕业生傅春龄来校担任教师,并聘其为学校训导主任。1948年12月,龙游地下党组织———城工部龙游支部成立后,曾以龙游中学为基地,秘密进行地下活动。吴南章兼容并蓄,允许各种学术思想存在,允许进步思想传播,客观上起到了掩护地下党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