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渭
横山镇辖区有乌石山,与建德梅岭关接壤,乃龙游县北部屏障。乌石山上有乌石寺,又名招庆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岳飞(另三将为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与该山该寺有缘。据传说,在抗金前线的岳飞被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回,在途经乌石山时,他驻军山下,自己带着几个随从上山进寺拜会主持和尚。和尚料知他此番回京将遇不测,便委婉相劝他拒不应召。岳飞忠心为国,不听从和尚劝告,结果回京后果然被以“莫须有”罪名谋害。
乌石山下有后徐村,在南宋初期则发生过一件惊动朝廷的好人好事。
后徐村有户家境丰饶的人家,户主名叫徐应祖。徐应祖乐善好施,每逢别人有急难,他得知后定会不遗余力相助,平时还常做修桥铺路建凉亭的善事,在后徐及周边田野山道仅凉亭就建了十八座。话说宋高宗绍兴年间某年春季,连续暴雨不断,导致洪水泛滥,乌石山下一带村庄田野一片汪洋;洪灾过后,又是数月干旱,骄阳似火,沟渠枯竭。这一年,后徐村及四邻八乡庄稼颗粒无收,一场大饥荒发生了,民不聊生。对此,徐应祖心急如焚,当即开仓放粮,在灾区各地搭棚施粥救急。灾情严重,朝廷震动,高宗下旨命龙游县打开仓廪平籴粮食,以助饥民度过荒年。然而,官府虽开仓平价卖粮,却有众多贫穷百姓无钱买粮。有鉴于此,徐应祖又拿出钱来给贫困户购买粮食。徐应祖舍小家帮大家,既使众乡亲得以活命,也使众乡亲免除背井离乡以乞讨为生之苦,更使大灾之年社会得以相对稳定。徐应祖功德无量,地方官为此特地具表将徐应祖的事迹奏报朝廷。宋高宗览表,得悉乡野有这样一位主动为国分忧、心系芸芸众生的大善人,龙心大悦,专门派官员来到后徐传圣旨,召徐应祖进京。高宗当面对徐应祖予以嘉勉,随后又特地召集百官商议,意欲给徐应祖封官。徐应祖以山野之人不懂为官之道为由恳切力辞官职,坚持回乡务农。高宗对徐应祖的高风亮节大加褒奖,尊重他的意愿不勉强他做官,便亲拟十个字赐予他,作为他的子孙排行字辈。这十个字是:千万重隆惠,荣华富贵昌。
徐应祖享年九十八岁。在他九十岁时,朝廷还特地下旨为他庆寿,还赐官迪功郎。迪功郎,又称宣教郎,宋代为从九品,这是朝廷封给耋耄老人徐应祖的荣誉职位。
徐应祖行善救灾的事迹被载于《溪东徐氏宗谱》。据该谱,徐应祖子孙繁盛,其中一支迁居现今的横山镇天池村溪东自然村,是为溪东徐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