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宋曾祖父余恩鑅天涯贾客李汝衡毛汝麒之父毛文瑛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文化大观 04版: 专版

余绍宋曾祖父余恩鑅



  ◇周 行
  余恩鑅(1808—1893),字镜波,原名銮,字听韵,龙游县城后高山人。父余可大(1758—1833),以善画闻名,为武庠生。余恩鑅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中式顺天乡试举人,咸丰三年(1853)以知县铨发广东,历任西宁、海阳及东莞、德庆、南雄、文昌、南海等州县,终仕于连州知州,升为道员,至光绪六年(1880)致仕还乡。
  子福溥(1847—1895),字滋泉,以知府分发江西,善画山水,尤喜画牛。长孙士恺(1863—1915),字子容,号庸伯,广东开建县典史,善画花卉翎毛。次孙庆椿(1865—1895),龙游凤梧书院山长,善书法,即余绍宋之父。四子庆龄(1867—1918),字与九,号寸韭,江西候补知县,工书擅画。至于余绍宋,那更是名重一时的书画家和学者。自余可大始,祖孙父子均精书画,有作品传世。
  光绪六年(1880)余恩鑅致仕还乡,出资银元一千元,聘请兰溪人方老利负责经营,开始筹办药店,这时的余恩鑅已是72岁的老人了。经过三年的筹办,光绪九年(1883)位于龙游县城石板街(今清廉路)十字路口的店屋落成,药店开张,余恩鑅以其儿子的字(滋泉)、名(福溥)中的第一个字取为店名,名滋福堂。说来也是凑巧,恰在这天,其长曾孙余绍宋出生,可谓双喜临门。
  余镜波创办滋福堂药店本来就抱有服务桑梓的意愿,加上他长期在广东做官,采购药材有方便之处,所以对药材的选用特别严格,以质量为经营之本。滋福堂当时有自产中药制剂数十种,因用料真,加工精细,配方合理而受到欢迎。不但邻近的店家和行商纷纷前来批发采购,其中的拳头产品产母药、风痛灵、还睛丸等还远销省外。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当时店里还自己养鹿取葺。余恩鑅对职工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但他对职工也是关心的,老职工因丧失劳动能力离店后,店里仍然按月汇寄钱款,让他们安度晚年。职工们心存感激,自然能自觉维护药店利益和信誉,秉承东家的办店宗旨,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
  1893年(光绪十九年)镜波公谢世,药店归其子余福溥所有,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余福溥去世,滋福堂归其儿子兄弟7人共有。由于责权利关系不够分明,兄弟中有人常去药店随便取款使用,滋福堂因此亏损。1919年余福溥孙子余绍勤为维持祖业,出现金将药店股份买下,独家经营,药店再现兴旺景象。但终因资金不足,多有力不从心之处。为此,1922年余绍勤胞兄余绍宋出资银元1000元,由兄弟俩合股经营,经过一番整顿,营业情况随即好转。1930年聘请兰溪人姜本耕为经理,主持店务,这时营业资金已由合股之初的2000元发展至4000元。姜是有名的中医,且善于经营店务,滋福堂自此蒸蒸日上,名闻遐迩。后又在城北衢江官驿前码头北岸凤基坤村租用民房堆栈药材,以解决店面不足。这时的滋福堂已跃居县内中药业首位。
  余绍勤(1886—1951)是个亦儒亦商的人物,除滋福堂外,他先后在兰溪县城和衢州开办多家店号。他继承祖上服务乡里、质量为本的经营思想,苦心经营,甚获口碑。1944年夏,占据龙游县城20天的日军撤离时,在滋福堂药店饭灶内暗藏一枚定时炸弹,爆炸后,店屋及日军劫余的药材器具焚毁殆尽。寇退后,县内瘟疫流行,而各药店因遭日军破坏,一时无力开业,群众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当时滋福堂存于凤基坤的药材幸未损失,余绍勤便设法临时租用县城内另一家中药房店面恢复营业,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翌年初,新店屋在原址建成,计二层楼1幢,平房6间,以后数年为滋福堂全盛期,资本额增至2万元,职工20人,并请有名中医坐堂门诊。
  1949年5月龙游解放,1951年秋,余绍勤响应政府号召,与城内其他中药店联营。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改为城关国药店第一门市部。余绍勤一直在店中工作,直至病逝。
  余氏家族积数代家学渊源,终于培养出了余绍宋这样的一代文化名人。同时,余氏家族又能发扬龙游商帮的传统,摈弃当时士大夫阶层鄙视商业羞于言利的成见,创办滋福堂中药店,并经数代人的努力,以市场法则办事,使滋福堂药店不断发展兴旺。显示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家庭总体的良好素质修养,也为龙游的历史留下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