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村民发家致富“经纪人”
见习记者 江一帆
12月19日,记者走进詹家浦山村,见到家家户户盖起新楼,村庄整洁,绿化别致,非常美丽。而谈及眼前景象,浦山村书记雷土荣自豪地说:“农民有了钱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改善居住条件。如今我们村可是百分百就业村。”
浦山村共有1200人口,畲族人口占60%左右。村主干道十字路口的水塘一分为二,一半引乌溪江水供浣洗用,另一半是天然的游泳池。一条泄洪渠沿着十多户人家门前穿过,平添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村道旁种满花卉,民宅墙上绘画着畲族的习俗和文化。不仅污水管道入地,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
提及改变,雷土荣说大概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村里大多数人以务农为主,手头没有余钱。灵江工业区、龙南工业区距离浦山村不远,骑电瓶车只需10分钟,很多距离更远的村子都有不少人在工业区上班。当时,雷土荣蹲在田间,看着地里劳作的村民,心想:“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农业带来的收入实在有限,村民不能只满足于解决温饱。”他决心打破农民的“土饭碗”,让他们离开土地,把劳动力从土地里释放出来。
“谈何容易!”雷土荣回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太深,担心没了土地就没饭吃,担心什么都不会,找不到工作。”雷土荣为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假设你做小工,一个月收入1500元,夫妻俩一年就是3万多。你在家里一年干的出3万多吗?”同时,他以强硬的态度表示,“若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来找我,我替你安排!”正是为了兑现这句话,雷土荣里外跑,磨嘴皮,才让浦山村有了今天的浙香食品厂、启成农业生态园等企业。
雷土荣说,浦山的农民物质富裕了,精神不能依旧贫瘠。“村边池塘的游泳池,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游泳的场所。”近年来,村里通过组织民族山歌比赛、健身广场舞比赛活跃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氛围。村里组建起妇女、青少年民族舞蹈队、儿童笛子队……“以后啊,要是有客人来村里,马上就有特色表演,多好!”雷土荣希望,村畲族文化能与姑蔑生态园互补,打响浦山乡村旅游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