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中的“网格力量”
记者 胡琳芬
通讯员 朱珍琪 徐宁萍
连日来,全县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如火如荼推进,广大党员、乡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做好拆违工作,还有一批并不是镇、村干部群体,同样为拆违工作贡献力量,他们就是网格员———村里的“大管家”。
邓伟娥是大街乡横坑村的网格员。平日里,她做着帮村民取快递、给老人剪指甲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关键时刻,投身拆违重点工作,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该村有位百岁老人存在临时棚违建,需要拆除。前期村干部怎么说也说不通,对做工作的女儿女婿也是顾虑较多,唯独对邓伟娥态度较好。邓伟娥为人热心,平日里就对老人嘘寒问暖、照顾有加,在日常的网格走访中逐渐和老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几日,邓伟娥与老人的走动更勤,又是给老人包馄饨,又是给老人剪指甲,在与老人聊天、拉家常中给老人讲拆违的相关政策以及治理后美好家园情况。在愉快的聊天中,原本对拆违工作有抵触情绪的老人态度逐渐好转,最后答应拆除自家的临时棚。除了日常的网格工作,邓伟娥还承担起了宣传工作,白天与镇、村干部进行拆违、环境整治工作,到了晚上就化身为村里的宣传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使拆违工作深入人心。
像邓伟娥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比如溪口镇石角村的网格员张艳华,自家没有违建,但她公公方正达和嫂子王文香家中存在临时棚违建,老人家年纪大了一时不理解,哥哥嫂嫂又常年在外,作为儿媳的张艳华平日里就和公公关系处得不错,这次她经常和公公讲拆违政策,逐渐取得理解,最终公公同意拆除临时棚。与此同时,她也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做通了嫂嫂家的思想工作。
再如,罗家乡姜家村的网格员傅海兵,6月17日晚上10才结束村里的工作,说通村民拆违。次日,为赶在挖机进场前完成掀瓦,清晨4点就起床匆匆赶到村里,期间被铁丝扎穿鞋子刺破脚底,因为过敏体质,无法打破伤风针,最后只能自己简单处理后,又投入到了拆违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