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炜其人徐霞客夜泊龙游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文化大观 04版: 专版

徐霞客夜泊龙游

◎庄月江



  《徐霞客游记》中,首次写到龙游(虽然此前至少两次经过龙游),是在庚午(崇祯三年,1630)夏 《闽游日记(后)》的卷首语中。是年七月十七日徐霞客离开家乡江阴南扬岐,“二十一日到武林(杭州),二十四日渡钱唐,波平不瑴,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龙游,觅得青湖(今清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树潭。”徐霞客在龙游换“青湖舟”去江山清湖,上岸后,“冒雨行二十里。一路望江郞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越山坑岭,宿于宝安桥”,留下了三过江郞而未上山探胜的遗憾。
  丙子(崇祯九年,1636)九月下旬,徐霞客五十岁,“发兴西游”,浙江是他旅行途中的第一站,写下了《浙游日记》。他游览了杭州、临安、金华、兰溪等地名胜之后,十月十三日日记:“……二十里至湖镇。又十里至龙游。日才下午,候换剥舟,遂泊。”也就是说,这天徐霞客泊舟龙游,船上过夜。从上述日记中知,他到龙游时“日才下午,候换剥舟”,是否上岸观光或用餐,日记未记,不好妄言。然徐霞客“至”湖镇,“泊”龙游,在龙游过了一夜,千真万确。翌晨,徐霞客随舟离开龙游,望衢州而去。
  衢州位于闽浙皖赣的中心地点,史称四省通衢。徐霞客游历闽、赣、皖三省与湘、桂、黔、滇各省名山大川,衢江是其行旅必经的水路。也就是说,徐霞客从江阴家乡出发游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以及西南诸省,一定要从运河乘船到杭州,然后溯钱塘江、富春江、兰江、衢江、江山江(或常山港)而上。而龙游,则是衢江这条水道上的一个县治码头。
  自从5月19日(徐霞客日记开篇出宁海西门之日)定为“中国旅游日”之后,全国各地凡徐霞客涉足过的地方,纷纷都在打“徐霞客牌”,在徐霞客经过的城镇或风景区修“霞客亭”,立“霞客像”,宣扬徐霞客事迹,以纪念这位可以和马可·孛罗相提并论的伟大旅行家,让今天的游客了解徐霞客对我国地理学和社会学的贡献。
  我想,只要有关地方当局的领导人有心,做点“徐霞客文章”,不过举手之劳。就衢州地域来看,江山似有先见之明,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在江郎山上修建了“霞客亭”。今年11月10日,笔者在江山参加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年会时获悉,江山市与宁海县正在规划共推“徐霞客游线申世遗”一事,以做大“徐霞客文章”。
  去年,衢州市建设局一位老工程师告诉我,航埠河东村请他和他的团队,为那里明朝嘉靖年间的举人“郑秀夫牌坊”立碑说明郑秀夫行状的同时,又在其旁立了一块镌刻徐霞客丙子(崇祯九年,1636)十五日日记中对航埠一带江景描写的碑石:“……两岸橘绿枫丹,令人接应不暇。又十里,转而北行,又五里,为黄埠(今航埠)街。橘奴千树,筐篚满家,市橘之舟,鳞次河下。”此举,不仅让村里的人们记住了故乡的历史文化,也让过路人对那里的文化底蕴刮目相看。笔者以为,河东村此举,甚是高明。
  现在各地都在搞“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我想,就龙游这个旅游大县而言,若能做点“徐霞客文章”,不仅花费不多,而且事半功倍。简言之,即在龙游衢江边的古码头,或者江滨公园里,立一块镌刻有徐霞客记述当地文字的碑石,或者立一尊徐霞客塑像,皆能提升龙游人文底蕴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