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炜其人徐霞客夜泊龙游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文化大观 04版: 专版

邱炜其人



  ◎黄胜元
  了解邱炜其人其事,缘于本次文物普查。此前,仅从《龙游县志》(91年版)上粗略得知:邱炜原名望岑,字躬景,溪口镇双溪村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后?职浙江督军卢永祥部,为南京北极阁无线电台少校台长。北伐军进南京后,脱离军伐部队,投身国民革命。1928年,擢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交通处中将处长兼军政部陆军署交通司长。1932年出任津浦铁路管委会委员长。1934年冬,邱炜返乡探亲时,因阑尾炎突发去世,葬溪口。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为其题写了墓碑。
  邱炜的身世到底如何?我趁此次文物普查四处寻访,意从岁月的雪泥鸿爪中钩沉往事,将散落的、记忆的碎片连缀、串接,邱炜的人事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一)

  我们走访邱炜故居,探寻邱炜墓,每每经人再三指点才得以找到。所幸故居和墓虽经世事沧桑,仍保存完好。
  邱炜故居位于灵山江西岸,西岸的村落也因此就叫溪西。故居坐落村中,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是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楼房。民国十七年(1928年),邱炜为给八十岁老母祝寿兴建的。故居占地面积254㎡,整个建筑采用砖木结构,拱券门,青水砖墙面,墙上设有大方窗和拱券窗,大堂釆用石膏装饰吊顶,宽敞明亮,具西洋风格。邱炜在故居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从建成到病故前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仅有几次探亲时在此居住。解放后,建筑一直作为溪口区公所办公场所。上世纪九十年代,经产权拍卖,又转让给了数户村民。
  环视故居内外,建筑依然,而门前的山水花园早已荡然无存。我们感叹往事如烟,物是而人非,虽遗迹尚存,但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再!
  我们又踏访了邱炜墓地,整个墓就建在天福山山麓平缓的坡面上,翠色环抱。墓前立一常山石圆首碑,上阴刻“龙游邱躬景先生之墓”,落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何应钦题”。墓后及左右留有弧形回廊和散水。墓道曲折而悠长,台阶依山就势而筑,分别用卵石及石板间砌,道旁植花木点缀。环视整个墓地,足有近千平米。

  (二)

  邱炜,原名望岑,投身国民革命后改名炜。邱炜1892年生于龙南溪口的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邱炜在家中排行第四,其上有大哥邱樟清,二哥邱樟宝,老三邱樟琪。邱炜的祖父邱积生,原籍福建上杭,咸丰初年因避战乱,举家辗转迁徒龙游,后卜居于溪口。溪口素为龙南重镇,南际处州、北抵歙睦,有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扼地势之要古称“龙南锁钥”;又集水利之便,商贸繁盛,人称“小上海”。自明清至民国初,溪口古镇货物贸易极度繁荣,两岸街肆栉比,江中舟楫往来如梭。凭籍一身的勤俭与精明,邱积生与儿子邱善烈(邱炜父)利用此地得天独厚的山水之利,开设了“邱公栈纸行”,经营起毛边纸和竹木生意。邱炜父亲在溪口经营的商号,很快在当地有了名气,后逐步成了当地的富绅。

  (三)

  邱炜的童年是快乐的,小时曾就读于当地的“中和”小学。可是,不幸很快降临,邱炜的父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家中由此失去了顶梁柱。少年丧父,家道中落,邱炜只得辍学。为贴补家用,邱炜到距家十余里地的沐尘,给舅舅家打短工做豆腐。每天起早摸黑,含辛茹苦,这一干就是好几年。邱炜开始知晓人事时,他明白: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帮工是没有出息的。转眼又到了年底,邱炜回家,他祈求母亲,想继续读书。母亲通情达理,也爽快地答应了邱伟的要求。说等过了年,让大哥带你去杭州读书。当时,老大邱樟清在杭州“盐务”中学教书,老二邱樟宝在宁波做生意。这样,在大哥二哥的帮助下,邱炜就读于杭州陆军小学。邱炜天资聪颖,1917年初中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由该校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成为步科二期九连学员。1919年春毕业,邱炜供职浙江督军衙门,督军卢永祥又派他到东北军学习军事通讯。学成归队,任浙江省军用有线电话通讯大队上尉大队长,后又?担南京北极阁无线电台少校台长。

  (四)
  1924年底,孙传芳赶走浙江皖系督军卢永祥统治浙江。邱炜随即加入孙传芳部。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由此,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同年12月,北伐军继续分三路进军北伐,东路军分别由江西、福建攻浙江。据说当时邱炜所在的无线电台随浙军孟昭玉师长驻防兰溪,而负责浙西防卫的的是浙军第三师,师长周凤岐,其三师所属第五旅驻衢州。周平素与邱炜私交甚厚。早在是年10月,周凤岐被孙传芳调往江西战场期间,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派代表与周秘密联络,并许以委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军军长之职,周也表示愿意起义。在北伐军到达江西玉山,日益逼近浙境时,周凤岐以防闽赣溃兵入境为由,自杭州率三师司令部及所属第十一团赶赴衢州驻防,暗中接应北伐军入浙。1926年12月9日,北伐军东路军先头部队由江西省玉山经常山抵衢州,同日,浙军第三师师长周凤岐也到达衢州。11日周凤岐在衢州通电全国宣布起义。北伐军进军南京后,邱炜遂投身国民革命。蒋委任邱炜担任陆海空军司令部通讯组中校组长,兼北极阁电台台长。其时,正当国内现代通讯业的初创时期,邱炜一方面在军政府中主持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又开创性地组建军犬、军鸽等特种通讯部队,并组织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训练,是国内近代通讯业的开拓者之一。1928年,邱炜擢升为海陆空军总司令部交通处(全国交通系统最高领导机关)少将副处长,数月后升任中将处长,兼军政部陆军署交通司司长。1932年又出任津浦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

  (五)

  民 国 十 七(1928年)年秋,邱炜母亲八十寿辰,国民政府中不少军政要员前来祝寿。据调查了解,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部长何应钦、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白崇禧、监察院院长于佑任等专门派特使前来祝贺,并送来贺礼、贺幛。各地送的贺幛挂满大厅,并一直延伸到门前花园四周的围墙上,琳琅满目,盛极一时。此外还有地方官员、亲朋好友等专程前来溪口为邱母祝寿。一时间,溪口的这个小山村里,华灯璀璨,“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煞是热闹。为了隆重庆祝母亲这次八十寿诞,邱炜煞费苦心,为此提前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赶建了一幢西洋风格的两层洋房,在当时,这样的新式洋房不仅在溪口,而且在龙游也是独一无二的。另一件就是突击修建了一条龙游至溪口的公路,这在当时,也是令人瞩目的壮举。邱炜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全国各地都有宾客前来祝贺,而且不乏军政要人。
  1934年冬,邱炜再次返乡探亲,并趁此机会为年迈的母亲踏墈风水。一连几天的奔波,非常劳累,这天,邱炜突感身体有些不适,后下腹剧烈疼痛。家人遂请来曾留学日本学医的侄儿邱公介前来诊治。经诊断是急性阑尾炎,根据邱炜病情,当时欲由其侄邱公介主刀手术。囿于当时龙游的医疗条件以及药品的匮乏,家人最后没有同意。遂急电杭州,又从上海调来主治医师一名,随从护士二名,沿刚通车不久杭江(今浙赣)铁路,特挂一节车厢,直抵龙游。到龙游后,再换乘汽车赶赴龙南的溪口。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医生护士到后,急忙进行术前准备,关闭洋房门窗,生起白炭炉子,权当手术室。正当手术行将进行之际,上海来的医生却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一时气氛十分紧张。大家只得抢救医生,手术被迫延时进行。次日,医生情况好转,手术才得以继续进行。据说手术还算顺利,医生也比较满意。然而,随后的二三天里,情况却出现了逆转,病人出现了并发症。由于缺少必要的药物,医生再无回天之力,正当盛年的邱炜就此离世,时年42岁。邱炜死后,于右任、唐生智等前来吊唁,但此时,和邱母寿辰时的热闹场景相比,前来奔丧者已是寥寥,更显得冷清。后家人将其入殓后,暂厝于洋房东边侧屋,次年阳月下葬。墓址选在今天的庙下乡溪东村下山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