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教诗写诗
●周吉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是语言的精华,诗是文学艺术的精髓。
诗艺高深,诗海浩瀚。如何学诗赏诗进行诗歌教学?我的体会是:钻进去,走出来,就是多化时间多读多背,多化精力去理解欣赏,多化心智去创作。如此,诗远乎哉?不远矣。
一、理解欣赏,多读多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古代诗歌流存到今,大多是真善美的佳作,即思想内容纯正、文字表现力强的影响深远的“无邪”之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就能理解深刻,并且能模仿、转化、借用、引申,有一种熏陶积累的作用。教了多年的语文课,我下决心把中小学课文中的古诗词全都背下来。背诗有乐趣,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借此可以提高自己文学修养。
中小学课文收入李白的诗有二十四首,杜甫的有二十七首,白居易的有二十首……;唐代有142首,宋代68首,其他各朝代44首。我先是按作者逐个背完。例如李白的诗,共二十四首,集中攻读背完。再就是按照历史朝代背诵。例如先秦的《诗经》、《离骚》集中一起背诵。再是深入欣赏理解,静心学诗,与古人细细地对话。李白《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由此想到他写的“借酒浇愁愁更愁”。又有“我寄愁心到明白。”嚼完了李白的“愁”,再体味辛弃疾的“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有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中所写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人表现情感的诗大有意趣。李商隐表达深切之爱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柳永表达恋深情笃,却用“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人感受爱情的美好。这样比较着,品赏着,几首诗词一气背完,其乐也多。
背诵古诗词,从感悟中去联想,从联想中去感悟,不失为好方法。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查第一境界,乃晏殊《蝶恋花》中的名句,第二境出自柳永《凤栖梧》,第三境则源自稼轩《青玉案》。
二、融入生活,诗化人生。赵翼《论诗》写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古诗中学习,在创作中求新,更能添诗趣,只有运用才是最彻底的学习。
有一次,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黄帝陵楹联征对,我就写了“刻意为修修志修德修心修性,诚心向善善始善终善人善己”。此联竟被录用。游千岛湖作联:雨洗尘环天光焕彩江山如画目不胜收,日穿祥霭云色徘徊浮想翩跹心意旷达。后游诸葛八封村得联:三顾传佳话卧龙初醒烧赤壁定益州三分天下,八卦算阴阳后裔衍德迁浙江居寿昌中兴诸葛。游龙游三叠岩又得联:岩生三叠天生丽质难自弃,峰从九脉地出灵胜可怡人。游三门源得联:三门无门畅怀迎四方嘉宾,一源流碧倾心待八方游人。游龙游石窟得联:龙游石窟齐龙门世界称奇迹,南海禅寺比南海佛国继梵音。游江山江郎山得联:三爿石劲笔书空为民抗天朝朝又暮暮,一线天刚斧裂地劝官行善岁岁复年年。
我把写诗当作一种作文的习惯。同学聚会,应邀即写了《同学骊歌》,摘一部分在此:“同学相会,六班为先。常聚常会,只隔二年。其乐融融,载笑载言。畅谈宏论,多含经典。同窗二年,三十自立。有所卓尔,老师指点……”诗作一百余行,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大家。以诗联谊,别有情趣。
三、结合工作,实践教学。我重视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爱上古诗,并且能够用古诗为作文增彩。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是每学期必须的,名句填空不时进行。我还编了一本《诗言趣》:开头引一篇古诗,写出简单的心得,然后给出一则趣味问题(多来自日常生活或中小学各科知识读本中),最后是写一首诗或一对子揭晓问题。学生阅历不够丰富,生活面也比较狭窄,于是以一个理化实验或数学趣题作为写诗的题材,引导学生写诗作对。
举个例子:先做一个小实验,在几粒煮熟的糯米粒和粳米粒上分别滴上碘酒,粳米粒和碘接触呈现出蓝色,糯米粒和碘接触呈现出红棕色。原来粳米中淀粉颗粒是直链淀粉,而糯米中的淀粉是交链淀粉。吃糯米食物比较耐饥,就是因为糯米中的淀粉链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不宜被人体消化的缘故。再写一首诗:糯粳皆为米,碘上顔色分。宁以粳为食,少贪糯制品。诗解:糯米和粳米都是米,将它们煮熟再滴上碘酒,就容易区分了;我们宁可用粳米为主食,而少吃糯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