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出“钉子”促发展
———一论“60119”新一轮拔钉清障行动
●本报评论员
一个大型工业项目,被一幢小楼“卡”住了咽喉,迟迟不能动工;一条宽敞大路,即将延伸至终端时却突然“瘦身”,只因违建挡了去路;一条美丽的沿江公路,在一个不起眼处“戛然而止”,只为几个鱼塘“苦苦周旋”……如此之景,只因一枚“钉子”。
“钉子不拔永远是钉子”,难点不攻破、问题不解决,项目建设必将矛盾重重,项目顺利推进必将成为“纸上谈兵”。“钉子”钉在项目建设的节骨眼上,就仿佛钉在龙游母亲的肌肤里,如鲠在喉、如芒刺背。这都是制约我县项目推进的主要问题,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是制约广大龙游人分享发展红利的关键因素。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拔钉”是项目推进的“破障法”。纵观全省,今年以来各地无不大力推进“拔钉清障”工作,海宁市、义乌市、天台县、越城区等数十个县(市、区)“拔钉清障”工作高歌猛进,声势空前浩大,地方建设日新月异。再回看我们衢州市内,柯城区今年“拔钉清障”工作从未间断,光斗潭片区的危旧房改造,首日便签约929户,许多“陈年旧账”被一一“拔掉”,“拔钉”工作势如破竹。衢江区在本月初召开“树正气打歪风”拔钉清障专项行动暨项目推进誓师大会,城中村改造、拆除违法建筑、征地拆迁……各项“拔钉”工作如火如荼。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也不甘落后,“拔钉清障”在衢州大地上捷报频传,不断深入推进。
现在,我们回首审视自身,龙游的发展业已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没有项目的顺利推进就没有龙游的快发展、大发展,就没有龙游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三个五年三步走”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明珠型城市,其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项目的落地实施。钉子不拔除、项目不落地,终将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领域“反噬”百姓的利益。因此,“拔钉清障”工作是为龙游的今天而战,也是为龙游的百姓而战,更是为龙游的子孙而战。
“龙游与发达地区之间还有很大的发展差距。”作为一个龙游人,相信大家都曾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现在全省、全市“拔钉清障”工作磁场强大、气势十足,而龙游也迎来新的发展关键“窗口期”,如此“优越”的内外环境这正是我们“迎钉抢着上”的大好时机。同时,实践充分证明“迎风而上”的强大力量,不论是我县今年年初启动首轮拔钉清障,还有之后的城区治危、城东征迁,都势如破竹、无往不利,也都无一不是靠势取胜。
直观形象看数字,数字表述显决心。此次我县“拔钉清障”工作的“代号”是“60119”,这代表要“拔出”60项119个“钉子”,简单的数字折射出强烈的“危机”信号———“拔钉清障”如救人水火一刻都不能“拖”。“拔钉清障”是破解矛盾的关键,也是一贴根治“拖”这一龙游发展主要问题的一味“猛药”。完成好“拔钉清障”这一“规定时间的命题作文”,考验的将是龙游铁军的真实战斗力,考验的将是为龙游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能力。
发展得慢并不可怕,但思想上“慢”才可怕;建设的差距并不可怕,但思维上的“差距”才可怕。要想根治沉珂顽疾,就必须要从思想上来一次破“旧”立“新”,就必须要从行动上来一场“拔钉清障”。这不仅需要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拔钉”工作,而且也离不开40万龙游人一齐摒弃小我、顾全大局,为共建共治共享美好新龙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