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做好“治”的文章
———四论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
●本报评论员
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的号角已经吹响。詹家镇山后村、庙下乡陈村、湖镇镇文林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出来,在全县30个试点村先行先试的带动下,一场旨在提升龙游大地村庄环境的大会战已经打响。每个村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思考如何拆,拆后如何建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农房如何“治”的问题。
“拆除大围墙村民基本都没反对。但是真正要推自家围墙时,大家又非常犹豫,‘这一推简单,但是真的对自己有利吗?’”这是笔者在湖镇镇彭塘村采访时,该村书记胡益长的一番话,很质朴也道出了基层最真切的心声———提升农村环境家家户户都支持,但是围墙拆后规划是怎样的,建设能跟上吗?这些才是萦绕在村民心中最深的忧虑。
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就是要“治”出让百姓能真切感受到的利益。詹家镇山后村、浦山村有龙游花海为“背景”,庙下乡陈村、毛连里村等有六春湖作“靠山”,其他村如何通过这项工作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村就想依托村民种植苗木的积极性,将原本的庭院转化成苗木展览园。”胡益长做了思考,相信全县每个村的“两委”干部们心中也打着自己的算盘,宜竹则竹、宜茶则茶、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不只是有大项目在村边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资源条件相结合就能让每个村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就是要“治”出基层治理最优体系。村庄环境的好不仅仅只是视觉的美观,同时也能淘冶人们的心灵。少了你家围墙占我2米,他家新房挡我采光的烦恼,少了在外闯荡回乡有钱就能超面积违建的现象,想起邻居们一整排房屋不能统一色调而影响美观的愤愤不平。多了的是农村变“小区”后的豁然开朗,是告别了不计睚眦后的和睦邻友,这样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就是靖节先生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那基层治理的问题,基层矛盾的烦恼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关乎全县农村百姓的一件实事、好事、贴心事。让人倍感欣慰的是,在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中,已经涌现出不少主动让渡、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村民群众,他们计利就计天下利,独美还兼众人美,为了龙游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了更加和谐的农村环境,为了子孙有一块更加美丽的生态家园,他们无怨无悔、倾情奉献,他们是一批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龙游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