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亲友齐下山“166将”实现新速度
记者 邵美霞“去年,鹿城区拆出净地21块4425亩。未来3到5年,152个片区1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有建成区八分之一的土地将进行城市有机更新,且这些地块都位于市区核心区域。”4月13日早上,在温州鹿城区城中村改造办,其主任许捷亮出了近一年来鹿城区的“大拆大整成绩单。”
继瓯海区的“塘西样板”后,鹿城区也创下与之齐名的“垟田速度”,许捷认为,除了推出的符合当地情况的征迁安置政策外,其中发挥大作用的一支“铁军队伍”也至关重要。据介绍,4月中旬,鹿城区“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再添104名市区两级下派的骨干力量,使攻坚队伍扩充到“166将”。“虎口夺食”就应有“猛虎下山”
相比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城中村有相似之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热闹喧哗,却脏乱差。“两街”往往只隔数千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城中村的房子产权复杂,出租出让包括违建都不少,这就衍生了很多“疑难户”、“拦路虎”。
如果把征迁工作比作“虎口夺食”,就应有“猛虎下山”之势。关于这一点,许捷说,区政府的态度十分强硬。去年一年,鹿城区一口气“啃”掉了42个重大项目中539个“疑难户”,依法查处村干部5人,打击村霸地霸团伙21人,刑拘70人,组织集中依法拆除7次,解决了搁置十年以上的历史遗留问题71个。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一支精兵强将。在攻坚组里,“猛虎”聚齐,区政府抽调行政执法、工商、公安、检察院、法院、安监、纪委等8个部门副职干部组成联合攻坚组,统筹实行综合施策、协同作战。在执行过程中,对凡是列为司法强制执行的,一律取消连片签约奖等奖励政策。如此“练兵”不但加强了街道对依法强制拆除的工作经验和信心,也让观望中的征迁户清楚地了解到按期签约带来的红利和拖延到司法强制阶段造成的损失。
横渎河西改造地块是鹿城区第一个司法强制执行的例子。改造地块涉及住宅258户,当时剩余8户“疑难户”。自街道启动拔钉清障工作以来,其中3户已签约并拆除,4户已经法院批准予以执行,剩余1户未签。“为了加快整个地块的建设,也为了让广大的征迁户早日入住新房,‘拔钉’行动势在必行。”南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泉澄说,凡是被依法执行的,取消连片签约奖等奖励政策的住户,损失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联打人情牌,事半功倍
双屿街道办事处的对面就是垟田村,一年前,双屿街道党工委书记姜益祥带着攻坚组就曾在这创下过“垟田速度”,所以他常被邀请去作“经验之谈”。在报告中,姜益祥必提及的就是“走群众路线”,简言之就是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村民代表参与做群众工作,让积极的拆迁户做其他拆迁户的工作。
“‘人情牌’有的打。”姜益祥做过统计,当时他们发动了全村52位村民代表,70多名党员、村干部包干到户,上门走访,做村民思想工作;让有改造意愿的村民去做改造疑难户的思想工作。“工作人员磨破嘴皮抵不上熟人一句话”,遇到部分对政府不信任、不理解的征收疑难户,攻坚组就以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为突破口,发动亲友去消除他们的“思想疙瘩”。
“我们还进行信息功势。”为将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和协议签约情况及时告知村民,姜益祥介绍,双屿街道通过在全村悬挂宣传标语、群发短信等方式,营造全村推动改造的氛围。签约进入倒计时阶段,短信平台进行每日签约情况通报。
在垟田村半垟东路,60多岁的老李经营旅馆已有20多年。他家的房子共有六层,但合乎补偿规定的只有50多平方米,这让他有些不甘。“开始想着能拖则拖,到最后可能会赔得多一点,后来我就慢慢地有点坐不住了。”老李说,街道每天发来的短信里都写着签约截止日的倒计时,并提醒他越到最后享受的政策红利越少,最后几晚睡都睡不着,想想还是签了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