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人才集聚 促进产业集群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喜迎县第十一次党代会 04版: 专版

加速人才集聚 促进产业集群

记者 邵美霞 通讯员 华鑫灵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引凤的传说在龙游正幻化着一个个吸引人才的“梧桐会”。
  上月18日至22日,一支由龙游县组织人事部门及发改、交通、住建等用人单位组成的招聘团队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功引进5名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生,为蓄水池蓄得第一桶“人才金水”。
  而这仅仅是“梧桐会”的一个序曲。
  在过去的5年里,龙游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千人计划、院士经济等专项人才计划的支持,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基础研究队伍,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坚实的支撑。
  目前,龙游以“出台1套人才新政、制定3年行动计划、确定5年发展规划”为主题的的“135人才行动”正式开始,通过实施“135”人才行动,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深入融合,厚植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招才引智的新模式:院士经济

  在打造人才生态的道路上,近年来,龙游探索出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招才引智新模式———院士+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链式聚才,形成了以金昌纸业为代表的极具特色的“院士经济”。
  金昌纸业,2009年创建,自主研发产品机制游龙纸、人造革离型原纸、热升华转移印花原纸等占了市场份额的50%。总工程师童树华解释,特种纸行业对开发、制作等技术含量高,创新与发展尤为重要。“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2013年,经县委组织部、县科协的牵线搭桥,同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教授与金昌签署了“金昌特种纸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建协议”。后来,再经陈克复的引荐,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舒兴田、吴慰祖院士和国际制浆造纸领域最著名华裔、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倪永浩也相继加入院士工作站。至此,金昌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就形成了“一站四院士”“学科交叉”的创新模式。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将产业的前沿信息、相关企业信息和产品技术信息架构成“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成为产业发展智囊团。有了他们掌舵把脉后,金昌纸业五年内年销售额从创立之初的262万元上升到2.3亿元,并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经过多年努力,龙游目前共引进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2名,省“千人计划”4名,长江学者、教授级高工等海内外高端人才200余名。搭建聚才平台,建成各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聚才平台40家。
  如今,“智力、实力、生产力”共进,“院士效应”正慢慢显现。据悉,2015年,龙游县208家规模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6.6%和31.6%,工业亩均税收较2011年增长60.4%。目前全县已有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另外1家已受理。

  高规格的待遇:17条人才新政

  上月,“龙游人才新政17条”一发布,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龙游重视人才”的做法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这样的补助政策确实很吸引人,我会建议学弟学妹都留意你们的招生信息。”11月22日,来自济宁的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浩在与县产业发展研究院企业后,也成为享受人才新政红利的第一波人。根据政策,只要正式开始实习后,他每月就能获得政府提供的1000元生活补贴。
  高端人才是行业标杆。有了他们,就等于占领了制高点,所以,高端人才就要给予高规格的待遇。11月18日,龙游正式出台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人才集聚加快龙游转型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用评机制、构建人才创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机制五大方面的17条“黄金政策”,一连串的数字对此最好了最好的注释:
  ———对新引进省级以上教育、卫生、文化、新闻等领域的人才专家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来龙游创业的高科技项目资助20万元至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评估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优先支持特种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对合作院校的在校生(毕业生)来龙游企业实习的,根据实习时间,给予3至6个月的生活补贴,其中本科生每人500元/月,硕士研究生每人1000元/月。对省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进站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生活补贴。
  ……
  “‘人才新政’ 是场及时雨!”。浙江贝尔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方津这样评价“新政17条”。他解释,以往企业只能通过在杭州、宁波等一二线大城市设写字楼、研发部等方式来引进人才,成本耗费巨大。“新政”中如人才安家费、人才公寓、个税减免等政策有吸引力,这对企业补充研发团队,减轻人才引进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重贤才的氛围:人才绿卡、公寓、创新券

  诚然,“梧桐树”不是一“种”了之,还需要不断的浇灌和辛勤的修护,这样才能将真正的“金凤凰”留得住、留得久。
  “我儿子如今已经念初二了,非常适应这边的生活。”张发展是龙游亿莱达电器有限公司任设备技改副总经理,设计并制作专业设备多台,去年9月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事实上,张发展是安徽人,曾在温州龙湾工作了10年,2007年辗转来到龙游后,他坦言终于在这找到“归属”感。当年,张发展申请办理“人才绿卡”后,儿子顺利就读桥下小学,“看中的不仅是子女入学免收借读费的优惠,更是县里对我们的尊重吧。”
  “人才绿卡”,为在龙游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开通的这条绿色通道服务给了他们家一般的亲切。
  在人才服务上,龙游也同样正在进行着供给侧改革。目前,龙游把人才需求与市场供给嫁接起来,创新“人才+资本”、“人才+技术”等政策机制,让人才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今年,为支持企业人才进行科技研发,共发放创新券88万元。不仅如此,在人才生活服务方面,组织部门还积极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会同县科协、文明办开展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并进行表彰。
  同时,龙游还把“安居”问题作为留住人才的首要任务,建立‘人才公寓’筑优人才‘栖息’之家,为人才来渠创业解除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环境。
  眼下,龙游城南的灵江家苑安居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这预示着人才公寓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使用。据了解,该工程投资17538.7万元,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户数470户,其中人才公寓的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左右。以目前的施工速度,预计在明年年底便可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