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明珠“镶嵌记”(六)
5月27日
星期一
雨
只有大拆,才能大整;只有大整,才能大建;只有大建,才能大发展。
“两江走廊”乡村振兴核心区小南海片区建设,我们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内容包罗万象、各方关注度高、利益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但是,我们坚定信心,心无旁骛。
5月25日下午,常务副总指挥应敏、副总指挥李建民到团石村进行调研指导,详细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商定通村道路打通工作,明确后续主要任务。随后,又前往汀塘圩村,就目前工作进展、集体生产性用房落实、村庄道路施工等进行实地查看,并提出要求。
5月26日上午,应敏又召集团石村攻坚组、综合协调组、党建法纪组人员在团石村召开座谈会,总结前一阶段违章建筑及围墙拆除进度、村庄道路打通等情况,并重点研究商议下周团石村的全面拆除工作,分析庭院杂物清理、沿江公路路基及排水沟建设、沿街店招和立面改造、生活污水、集体生产性用房、公共停车场、土地流转、杆线整治等问题的解决。
当日下午,应敏还召集汀塘圩攻坚组、包干部门及村“两委”班子召开座谈会,听取村党员干部拆违、各包干组工作进展及重点难点问题的汇报,讨论商议沿江围墙拆除、通村道路打通、危旧房鉴定等问题……
一次次的座谈会让我们更坚信,未来的“南海诗篇”正在逐渐谱写过程中。在这里,我们干群的气势是势如破竹啊。
请看,5月25日下午,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团一村汪某户的违建被拆除,至此,住建局包干组完成了小组内全部拆除工作,共拆除违建32户,棚房面积425平方米,围墙504米。
回顾这一个月来,住建局包干组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战晴天、抢雨天,不畏困难、不厌其烦,始终牢记百姓利益无小事,换位思考、细心交流,用周到、细致的服务走进村民的心坎,用真心换来百姓的一片真情,帮助汪某解决排水问题,联系施工队推动户主合法面积附房重建,为住院的童某帮忙报销医疗费……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阿姨”“大叔”是我们对农户的承诺,一声声“干儿子”“就服你”是农户对我们的信任。
因为“两江走廊”建设,我们和团石村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因为“两江走廊”建设,我们和团石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再看,5月26日上午,随着张某户200余平方米退养猪栏的轰然倒下,司法局包干组完成拆违任务数。
接到包干任务后,司法局包干组逐户分析,先易后难开展工作,用真诚和真心打动农户,用耐心和细心为农户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农户着想。有的钢棚和附房拆除后,桔篓和纸板箱无处堆放让农户一筹莫展,包干组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帮助其找到堆放位置,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不仅“拆”除了违章建筑,更是“建”起了信任的桥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司法局包干的35户共涉及附房、棚铺面积1600余平方米,全部拆除到位。
5月28日
星期二
阴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老话道出了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美丽的梦想终会实现。“两江走廊”的一声召唤,全县8个乡镇、57个部门顾全大局,毫不犹豫地派出精干力量奔赴小南海,没有双休日,没有停留时,每日的奋斗,激情的挥洒,只因同怀南海情,只为同筑两江梦。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老话道出了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只要每个村整合大资源,每一位老百姓凝聚大力量,各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整治后的乡村风貌必能激起村民心底最本真的自信和骄傲。“小南海片区”的一声呼唤,沿江7个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广大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响应号召,为了建设家园,他们拆掉了附房,推倒了围墙,卸去了钢棚,只因同怀南海情,只为同筑两江梦。
这几日,在现场,我们拆出了底气,拆出了一片朗朗乾坤。
5月27日,伴随着挖机的隆隆作业声,团石村某户的违章超大围墙、钢棚应声倒下,标志着“两江走廊”乡村振兴核心区小南海片区建设的第一例强拆启动。
当日,指挥部、攻坚组工作人员合理安排,村“两委”干部现场助阵,综合行政执法、巡特警保驾护航,利用两个多小时顺利将120米围墙、26平方米的钢棚拆除。整个行动组织到位,平稳有序,既有声势又有气势,拆出了信心,更拆出了威慑力,不仅对周边农户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下步连片集中拆除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几日,我们拆出了士气,拆出了一份殷殷情怀。
因为“两江”建设,政法委包干组来到了团石村,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他们晴雨不休,早出晚归,为的是将片区建设的利好及时宣传到位,为的是将美好未来的憧憬及时传达到位。一个月来,他们与农户拉家常、话里短,解政策、讲道理,与农户结交朋友,当作家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团一村村民”,对村里的大事、小事,对村民的烦事、琐事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老百姓对辛辛苦苦建起的围墙和附房要拆除,怀有一些不舍,他们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农户提出如何拆、怎样拆、拆完怎么办、拆完谁来管等问题,他们不厌其烦地解答,并实际行动证明一包到底的决心,撸起袖子,动手帮腾空、帮移水电、帮跑腿、帮定拆除方案,给农户吃下“定心丸”,为农户办好“放心事”,用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这几日,我们拆出了底气,拆出了一颗拳拳之心。
“即使我看不到团石美好的未来,但我的子孙后代总能看到。”一句朴实无华却又十分接地气的话让人动容,说出这番话的是团石村的汪奶奶。
借着本次“两江走廊”建设契机,团一村将实施村庄内部道路拓宽工程,需拆除沿路的部分建筑,汪奶奶家的厨房恰好在拆除范围之内。“厨房是新装修的,当时花了两三万元。”汪奶奶说,拆了总归有些心疼,家里人也有反对的,但她一一说服了家人。之前拆围墙的时候,她也是十分配合村庄建设,二话不说就签下了委托书。这几日,因为厨房也拆除了,全家只能用电饭煲烧粥喝,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心中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愿望,这个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5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主题是感动。感动来自于你———当地的群众,一群最可爱的人。是你们的识得大体,是你们的牺牲小我在建设“两江走廊”的征程上携手共建美好的明天。
今天另一个主题还是感动。感动来自于你———参与整治的包干组干部,一群最可爱的人。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是你们的满腔热血在小南海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把时光定格在每一分每一秒。
你看,这条拉起的是横幅,传播的其实是“正能量”。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有序。”连日来,团二村村民汪金富自费制作横幅,并与工作组人员一起上门宣传的行为在当地成为美谈。
汪金富在村里经营瓷砖生意,平日里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两江走廊”建设工作启动后,老汪得知自家的围墙和瓷砖店都需要拆除,就主动与工作组沟通,认为这是团石村实现蝶变的好时机,并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签下了拆违委托书。“虽然我在搭建围墙、装修店面时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但不能因为自己要赚钱而影响村庄风貌提升和道路通行。”朴实的话语却是最真诚的心声。为此,老汪一方面主动将经营多年的瓷砖店从村中心搬到了村边,一方面积极配合工作组拆除围墙。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还自己去制作了横幅悬挂起来,用自己的行动触动原来持有观望心态的群众。
你看,现场拆除的是附房,树起的其实是“风向标”。
“别人不愿意先拆,那就先拆我家的吧。”家住双潭村的封根松主动找到审计局包干组,坚定地说道。
“‘两江走廊’建设是为民造福的好事,违法建筑影响环境,当然要拆除,虽然堆放桔子没以前方便了,但为了小南海的未来,我们理应支持配合。”封根松是柑桔种植大户,每年都有两万多公斤桔子需要囤积,为此,他搭建了两处附房和棚房。4月底, “两江走廊”建设工作启动,工作人员经过核对,发现老封家需拆除违章建筑110平方米,这样一来,下半年桔子的堆放问题成了老封的“心病”。针对这一情况,审计局工作人员设身处地为老封排忧解难,提出分区存放、开拓销售的办法,解决了燃眉之急,也打消了老封的顾虑。根据拆违时序安排,原本老封家的附房还未轮到拆除,可当他听说有的群众还在观望,就马上向工作组提出要提前拆除他家的附房。在封根松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也纷纷主动拆违,以表示对两江建设的理解与拥护。再看,现场清理的是杂物,打出的其实是“感情牌”。“小段,几天不见,你怎么又黑了一圈?”自从参加“两江走廊”小南海片区建设工作,来自县委组织部包干组的段乾曜明显黑了,瘦了。“小段,我们明天要去徐大爷家帮助清理砖瓦,到时别忘了戴上手套。”同事提醒道。原来,徐大爷是县委组织 部的包干户,其儿子的附房先进行拆除,24日那天施工队因故停工了一天,拆除后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看到家门口一片狼藉,徐大爷心生了几许不满。县委组织部的几位小伙子见状,马上向徐大爷保证,一定会帮他清理到位。第二天,小伙子们早早地来到徐大爷家,说干就干,有的清理砖瓦,有的装卷闸门……不一会儿,家门口就变整洁了,徐大爷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和老徐接触的时间长了,段乾曜了解到他喜欢喝酒,平日里还自己酿酒,今天特地跑去他家买了20斤家酿酒。“老爸喜欢喝,就索性到老徐家买了。”像这样当“小工”的经历,对段乾曜来说,已记不清是第几次了。徐某在交易城卖童装,平时回家都很晚。那天工作人员跟她商量第二天拆除钢棚的事,她表示没问题,但因为要做生意,没时间清理钢棚下的杂物。于是,小伙子们又当起了义务工,第二天赶在施工之前把她家的杂物清理完毕,确保了拆除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