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欢庆“六一......乡愁里挖“黄金”无标题龙赛中学与龙二高开展交流横山再掀剿劣攻坚战资助困境儿童点亮未来梦想用钱“浙里贷”一次不用跑罗家乡开展计生服务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两江走廊” 04版: 专版

乡愁里挖“黄金”



  记者 徐月
  灵山江畔溪口老街,沿街店铺外的幌子随风扬起,招呼过往来客。漫步闲游于此,吃一口现打麻糍、热乎乎的豆腐丸子或随手带走一份乡村特色伴手礼,慢慢品味古朴老街的浓浓“心意”。昨日,溪口老街如往常一样繁忙,“看看吃点什么?买点什么?”美食街店主们吆喝着。和他们一样忙碌的还有老街的改造工程,工人们手中的工具叮当作响,焊接声、敲击声,各种声交织在一起,汇成溪口老街独特的竹海风情之歌。
  “听说这边在招人,就跟同乡的师傅们来看看。”上午,溪口老街二期本土电商“一盒故乡”线下销售点来了几位常山的竹编师傅,他们分别带着竹编作品来“面试”。其中一位叫曾志武,自17岁起就开始做竹编活,他透露,一直很关注龙南的竹编师招募情况,所以趁着空闲过来看看。
  去年,溪口镇向社会各界发起“寻找乡村工匠”计划,并在今年3月成功举办全县首届竹编大赛,获奖前6名的竹编师获聘溪口镇“民艺传承师”,可免费入驻溪口老街二期(乡村民艺街)。据镇文化员江菊梅介绍,改造中的老街二期将建设“乡村民艺馆”丰富古街形态,启动竹蒸笼等传统民间手艺传承保护行动,更好地传承竹编文化,提高竹编的质量水平、工艺程度和文化内涵,引导、推动溪口竹编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力争将其打造成溪口的新名片。
  今年4月1日,位于老街二期内的乡愁邮局正式开业,“复活”了曾经的溪口老邮局,成为一家“乡愁体验馆”,老街二期内还将复原“老中医”“打铁屋”等老店铺,还原“一街八巷六码头”繁荣盛景,并通过“农创+乡创+文创+共创”创新农产品消费新思路。其中最典型的就数“一盒故乡”,目前已销售溪口冬笋近3万公斤,农特产品的线上总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在探索农产品消费新思路的同时,为加快溪口旅游人气的集聚,发挥溪口的山水资源优势,溪口镇同时实施了老屋认领计划,启动老街三期“民宿一条街”项目。家住老街的村民涂伯凯就很乐意将闲置的房屋用于改造民宿。“老街的发展看在眼里,如今溪口环境越来越好,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70多岁的他也相信在未来,这条老街能同儿时一般热闹、繁荣,充满“老味道”的同时还让附近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