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十五
万亩“药谷”香飘四方
记者 姜贤帅 通讯员 李文依
日前,记者走进横山镇天池村,只见荷花风景区里荷叶田田,附近有一座复古风格建筑,挂在正中央的匾上书写着“天池药谷”四个大字。天池荷花远近闻名,那何来的药谷呢?“去年这儿已启动了万亩‘浙八味’中药种植中心基地建设项目。”浙江龙游再生方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胡培锦解答了记者心中的疑惑,“现在天池村大片的田地里,种的可不是普通农作物,而是各味中草药。”
据了解,包括横山镇天池村在内,该项目计划在龙游建设中心基地7000亩,种植中药以“浙八味”为主,其中育苗中心300亩,核心种植示范基地500亩,连片种植基地6200亩,并发展农户基地(散户)3000亩。
“浙八味”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为浙江道地药材,其质量好、应用范围广,备受医家推崇。胡培锦回忆,为促进浙产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公司在多处考察后,被天池村适宜种植的气候环境和独特的旅游文化所吸引,选择其作为中心基地。公司在每亩地采用4吨左右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目前天池村已完成种植规划、区域划分,土地流转1000余亩,完成土地平整、检测700余亩。”
该项目不仅是现代中药农业建设的示范基地,还为村民带来了“福利”。据了解,中草药从种植、除草到采挖都由人工完成,种植和采收季节每天用工约100人,平时日常田间管理20余人,尤其为村里的年老体弱人员增加不少就业岗位。正值延胡索收获时节,几位村民戴着草帽,挥着小锄头在田里认真采挖。天气炎热,他们却有说有笑,“赚钱高兴啊!”该村65岁的王月娥笑着说:“这工作离家近,多的时候一天也有一百来元工资。”而在一些采用“基地+农户”模式的村,该公司则通过提供种苗、种植和管理技术、药材保底收购等,带动农户发展中草药种植,目前已实现50余户,每户每年增收约3.6万元。
沿路走来,胡培锦对自家的“宝贝”了如指掌。“这是三叶青,就是我们俗称的金丝吊葫芦,治小儿高热惊厥特别有用。这一片是油牡丹,里面套种了金丝菊……”在后山,还有几百亩的土地正在加紧开垦中,公司专门聘请了园林专家驻地为之后的种植规划“操刀”。
“政府十分关注我们的项目,公司也制定了二、三期规划,投资建立中药博物馆、中药炮制中心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止步于中药生态农业发展,而是放眼于整个区域的健康旅游产业,或许正如基地引导牌上所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亩“浙八味”的药香终将飘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