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竹笋的“成才”记溪流养菌种草“吃”污物无标题国机集团来龙考察周公畈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明年初新金温铁路开通开展交通安全日宣传民建龙游县基层委员会换届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古诗今韵 04版: 专版

一片小竹笋的“成才”记



  记者 邵美霞 通讯员 金彬
  郁郁葱葱的竹林,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在我县小竹笋界赫赫有名的韩建华打算当老师搞旅游了。昨日早上,在塔石镇叶村西塘山村的小竹笋基地里,韩建华又客串起了讲解员:“这是竹文化园,既是科普园又是培训基地; 那片是竹种园子,到时会种上100多种竹子呢。”说起半年后的模样,韩建华侃侃而谈。
  上周,韩建华带着他的小竹笋在杭州参加了农博会,4天零售了近1500公斤,“场面火爆,四五个人售卖都来不及。”经15年的摸爬滚打,如今,韩氏小竹笋专业合作社有152户会员,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因管理规范、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去年夏天合作社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在小竹笋界如鱼得水的韩建华为何又要“折腾”呢?
  “希望小竹笋真正成气候。”这是韩建华藏在心底10余年的愿望。
  2003年左右,韩建华创新了小竹笋反季节栽培法,让他的小竹笋畅销市场。但纵观龙游整个市场,小竹笋的种植面积还不足2万亩,尚未形成规模种植。虽也有人“慕名”来取经,但多为零星的农户,形成不了气候。另外,小竹笋种植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相对要低些,更注重的是技术栽培。往年,韩建华总要花上几天时间,请专家或者自己出马给社员们上课,内容包括栽培、覆盖技术等。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近两年,我县倡导林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南乡人尝试起了小竹笋。今年清明节前后,有几个来自罗家乡的竹农找到了韩建华,求教小竹笋种植技术,“小竹笋种植不分南北,都能种,而且一亩小竹笋的收益可以抵上20亩毛竹了。”他坦言,如今,南乡人也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习惯种植,“接受”小竹笋的群体在扩大。
  过了天命之年的韩建华还打算轰轰烈烈为小竹笋干一场。流转土地、新建园地、购买苗种……他的计划是明年下半年正式开门迎客。眼下,500多平方米的竹文化园基地已经落成,其中一间是用作技术培训的多媒体教室; 园子的北侧是一片正在进行土地整理的竹种苗培育基地,既为教学服务,也是为选育出更精良的竹品种;紧挨着园子的还将有一个竹品文化馆,专为四面而来的游客展示讲述龙游竹文化,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拓宽小竹产业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