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名伶周越桂访故乡龙游县竹制品加工企业(户)关......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视角·纪实 04版: 专版

婺剧名伶周越桂访故乡

特约记者 叶俊 文/摄



  近期,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二级演员、当代婺剧小生的杰出代表、浙江婺剧传承人,年已84岁的周越桂老人,在家
  人的陪同下,回到阔别25年的家乡———龙洲街道后田铺村。
  周越桂,原名周月桂,1931年出生于后田铺村,“浙西第一班”龙游后田铺“周春聚班”三姐妹(周越先、周越桂、周越芗)之一。越桂6岁起随大姐学戏。1946年,周家三姐妹从“月仙舞台”转入二合半班,率先尝试男女角色混演,一年后独挑大梁,在后来民间常有的“斗台”中屡屡夺冠,名震金丽衢杭,成为著名婺剧二合半班中的首批女伶。她扮相俊美,气度不凡,唱腔高亢激越,韵味醇厚,表演细腻,文武兼备。拿手好戏《悔姻缘》、《牛头山》、《合珠记》、《三请梨花》等在省戏曲汇演中屡屡获奖,被人称为“龙游出的小生明珠”。期间,她拜江义和为师,虚心学习西安和西吴高腔。1953年,周越桂和婺剧著名花旦徐如英赴上海公演《三姐下凡》,轰动大上海。上海唱片公司录制了唱片,这是婺剧第一次灌制唱片。周越桂的唱腔自立门户,独具一格,是婺剧小生中的主要唱腔流派。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汇演,中国唱片社为周氏姐妹在西安高腔《槐荫分别》中成功塑造的董永和七仙女形象进行录制,在婺剧戏曲史上留下珍贵的一页。1962年赴京演出,周越桂饰演的狄青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受到中央领导的和各界人士一致好评。1979年,周越桂调入金华地区婺剧训练班任教,开始从事地方婺剧接班人培养工作。
  如今年过八旬的周越桂退而不休,继续在婺剧事业上发挥余热。她坚持每周上16课时,在浙江艺术学院对学生进行唱腔、身段的训练指导,一丝不苟地给学员们排戏。“要做到走不动的那天,为婺剧艺术传承多培养人才。”老人如是说。少小离乡,乡音未改。此番回乡,周越佳不仅仅是寻亲访友,更重要的是看看家乡变化,找寻记忆中抹不去的那缕乡愁,还为家乡传承婺剧艺术添砖加瓦,向家乡的文化礼堂建设捐赠一批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