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甑山孙老板看报真武山的传说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故事 04版: 专版

孙老板看报



  ◎余怀根
  孙老板爱看报,而且是一个能真正看懂报纸的老板。看报用报屡屡奏效,这在老板群中并不多见,以下面几件事为证。
  他大学里学的是中文,毕业后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了五年书。他是那种很有想法的人,据说与校领导关系不和,就索性辞职下了海,租用一个旧仓库,办了一家节能灯厂。那是2003年,节能灯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儿,市场上并不多见。我看他的节能灯厂,其实就是一个小作坊,工人包括他自己在内也就六个人,干的也是组装的活,配件、材料都是从外地采购来的。当时我在一家媒体做编辑,他还拜托我在报纸上为他的节能灯打打广告,我看他的工厂那种熊样子,不敢答应。
  2005年,他去了台州,在那里租了厂房,上了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产五十万只节能灯。那年春节,他还送了我十多只没有包装的节能灯。第二年的春节,孙老板再返乡时,他的“座驾”从桑塔纳变成了奥迪了。清楚地记得那年正月十六,他请一帮同乡吃饭,他喝多了,说起自己当年为何辞职下海开办节能灯厂,他说也是机缘巧合。他办公室里只有一份《浙江日报》,那天传达室分发错了,把一份《人民日报》分发了过来,刚好他没有课,于是看起了那份《人民日报》,结果发现报纸上面有一则关于节能产品的报道,报道中还说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扶持政策,促进节能产品产业发展。
  刚好他有一位大学同学在省计经委工作,熟知节能产品行业的情况,几次交流,他认为去做节能产品很有前途,于是从学校辞了职,办厂当老板去了。等到2008年,国家果然全面推行“绿色照明”计划,工厂的订单爆棚,几个月时间就掘到了他人生第一桶金。干了三年,他突然又把工厂卖了,转行农产品销售,这个转换让人看不懂。他自己解释说,节能灯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几乎饱和了,利润非常薄,像他这样的工厂,在品牌、规模上都没有优势,还不如早点退出为好。现在报纸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国家还有补贴,搞这个更有前途。
  孙老板居然又在报纸上找到新的生财之道。他的农产品销售店在城里开了两家,销售本地的莲子、笋干、茶叶和龙游发糕等土特产,他还在一家农业合作社入了股,做的是从农户手中低价收购,经过加工包装后高价出售的路子,生意一路红红火火,他的车子也从奥迪A6很快换成了奥迪A8。
  去年上半年的一天,孙老板说有事找我,在我办公室聊当时非常热的“中国梦”、“八项规定”。他说根据多年的经验,从各级党报的宣传势头看,自己有一个预判,餐饮、土特产将受到冲击。我当时也就一听而过,也就过了个把月,媒体上到处是各地的公款消费大幅下降的新闻,我对孙老板非常佩服。他的脑子与我的真的不太一样,看报纸能从报缝里看出玄机来。我这样的新闻从业人员只会从新闻的背景、意义上去理解;而他更多地会从经济的角度去实践转换,一条标准的“政治新闻”,一下子被他“转换”成一条生动的“经济新闻”,并且落地到他自己干的这一行上,真是一个看报纸的天才,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去年夏天,他投资了二十多万元开了一家土特产电商店,又高薪聘请了一位电子商务营销总监。当时大家觉得他做得没错,但几十万元的投入手笔太大。
  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孙老板这一把又被他“赌”对了。现在城里的许多土特产店生意难做,原因是从中央到地方,严禁利用公款购买礼品,这些土特产失去了最主要的客户。而孙老板的土特产却利用电子商务,对准普通消费者,销售火爆。我有一位做快递的老乡告诉我,他天天到孙老板的店里取快件,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快件有四五十件,最多的时候有近百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