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动起来 环境靓起来
第一书记上任后(下)
记者 邵美霞
7月1日午后,溪口镇冷水村60岁的张金兰正在盆栽种植基地的嫁接现场忙着打下手。上半年,县里有位女干部来猪场找了她多次,动员她拆猪场想办法转型。一个多月前,张金兰和两个小叔子都拆了自家的猪场并改种盆栽,“女干部说得挺在理,种盆栽不臭还漂亮,等到桂花开时还很香呢。”
张金兰口中的“女干部”就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冷水村的“第一书记”应敏。虽然已打交道好几回,但张金兰不清楚是何许人,只知道自从女干部来了后,村里的猪场大片大片地拆了,成堆的垃圾不见了,路边新增了一个个绿色的垃圾桶,没法种水稻的稻田改种了竹柳……
冷水村是溪口镇养猪场最多的村庄,全村480户中就有50户养猪。养猪场这么多,“脏乱臭”便成了村庄的代名词。2012年夏天,应敏担任冷水村“第一书记”。第一次来时,村支书吴国平领着她在村中转了一圈,只记得当时村庄的路上不是垃圾就是横流的猪粪水,有些路段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让领路的吴国平难为情极了。
“这环境必须得整治。”应敏下决心改善村庄环境。她召集村干部开会商讨方案,周末还带头搞清洁。在她的带领下,“东京桥———黄角垅”村中道路贯通,路边50年没清理的垃圾堆彻底清除。为说服养猪户换“饭碗”,应敏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讲解、劝说,如今村内33家必须拆除的养猪场已全部拆除,其余几家应该整改的都在积极整改中。
上半年,应敏听说村口路边的200多亩稻田因生猪养殖污染,土壤水质已无法再种水稻后,她又引导村干部想办法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找到新方法,冷水村的这些农田已承包出去种竹柳,不仅净化水质还美化环境。
“现在清爽、舒服、愉快了。”对于村庄环境前后变化,村民刘文兰一连用了3个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