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丸子有了“家”停电通知东华中队“揪”出个违法大王我心目中的村干部为赌一口气 任性放火 要坐三......招 租寻物启事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小荷初露 04版: 专版

豆腐丸子有了“家”



  1958年,一个叫朱金莲的少妇跟随在婆婆身后在文化东路的一个屋檐底下摆起了豆腐丸子。这大概是众所周知的在文化东路豆腐丸子的开端。事实上,龙游的豆腐丸子比这还要早很多很多。
  在龙游,这碗豆腐丸子是有感情的,烫的,美味的,温情的,随和的,很多人可以在碗里找到童年的记忆,甚至是关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印迹。

阿嬷申请到
  龙游第41个小吃摊

  做豆腐丸子的朱金莲今年81岁,当地人喜欢称她为“阿嬷”。
  阿嬷的豆腐丸子比她还要年长。她的婆婆出生于江西广丰,后随母亲定居在龙游。豆腐丸子的生意是从婆婆的母亲那一辈开始的。除了打仗时没摆,其它时间摊子就一直摆在北门一带。
  1971年,朱金莲全职做起豆腐丸子生意。她跑到河西居委会找村民主任开了张证明,盖了一个公章,然后把它交到工商局,半个月后拿到了许可证。当时,她所申请的豆腐摊位是龙游第41个小吃摊位,地点就在文化东路。
  “文化东路只有现在的一半宽,而且还坑洼不平。”朱金莲说,当时文化东路只有他们一家摊位,其它都是店面,主要经营日用品。

  儿子让丸子继续飘香

  在文化东路,阿嬷的豆腐丸子摊一摆就摆了23年。
  每天三点多起床,四点开始整理摊位,引燃煤炉,烧一锅水,借着路灯微弱的灯光,朱金莲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等她准备工作差不多完成时,旁边北门小学已经有学生来吃早餐了。
  1994年,龙游加快了县城建设,北门的那条河道被填埋后,文化东路自然就加宽了很多,还浇筑起了水泥路。有了水泥路,有些房主就在水泥路旁建了店面,朱金莲见附近的店面不错,便把它租了下来。
  2000年,朱金莲的儿子毛永生下岗了,他跟着母亲学做豆腐丸子。第二年,朱金莲看儿子已经完全能打理这个豆腐丸子店了,便“辞去”了老板娘的职位,让儿子当老板。

  这碗豆腐丸子将由孙女端了

  婆婆今年107岁,阿嬷今年81岁,儿子毛永生今年59岁,孙女今年28岁,而他们家的豆腐丸子,今年到底几岁了,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了。
  2013年的秋天,阿嬷坐在小店里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在他店里吃早餐的那些孩子们,如今都做了父母; 曾经带着儿女来吃餐的父母们,如今都当了爷爷奶奶。“有个小女孩,他父亲是供电局的,母亲是工商局的,那时常来这吃豆腐丸子,现在她都27岁了,研究生快毕业了呢;还有一个小男孩,母亲在铁路部门工作,那时他跟妈妈来吃豆腐丸子还没有我的桌子高,现在都要结婚了……”回忆起曾经光顾自家豆腐丸子的这些老顾客们,阿嬷显得神采奕奕。
  如今,孙女又想接过祖辈留下来的“衣钵”走豆腐丸子。关于孩子做豆腐丸子的手艺,长辈们一点都不担心,父亲毛永生相信女儿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记者邵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