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困局之四:
自有品牌的缺失
在城南工业区,有一大批生产出口商品的外贸企业。在赚取外汇的“光环”背后,企业大多是以低成本竞争、低附加值出口的经营模式,为国外企业和品牌做“贴牌”产品。但在欧洲经济尚无起色、人民币升值驶入快车道的内忧外患之下,原本“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外贸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当中寻找突围之路。
浙江龙游百依服装有限公司就是“突围大军”当中的一员。这家原本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从2009年开始,把“鸡蛋”放到了不同的“篮子”里,开始面对国内市场,迈开了自主品牌的创建步伐。6月8日,企业负责人傅晓平在接受采访时,很坦然地说,“出口市场的变化,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都在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另想出路。”
转型并非转行,而是转变经营方式。作为一家生产毛巾、浴袍等家用产品的纺织企业,“百依服装”选择了开品牌专卖店、在淘宝商城设点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目前在义乌、杭州等地,该企业的品牌专卖店正在“四处开花”,市场正在一点点做大。
网络销售这一块,“百依服装”更是做得风声水起。“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和平台”,傅晓平说,2011年,企业在淘宝商城的直营店正式开张,现在产品的淘宝销售量达到了企业国内销售总额的20%。
在转型的阵痛当中,浙江汇嘉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选择了以大型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为突破口,慢慢将销售重心转到国内市场。该企业负责人陈庆同相告,他们生产的家用小地毯已经完成了品牌的注册,并已逐步打入了全国各大家居批发市场,目前正在与相关超市谈合作,为下一步的国内销售计划“排兵布阵”,希望能走一盘更好的企业经营之“棋”。
(记者王玲通讯员洪露)